以效果为核心的《中药学》教学法浅析

点击数:497 | 发布时间:2025-05-29 | 来源:www.dvzfb.com

    《中药学》是一门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及来源、采制、性能、效果和临床应用灯常识的学科,是中医药学专业的基础课。作为中医学“理、法、方、药”四大框架的支撑之一,《中药学》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用途,因此《中药学》的讲授办法也至关要紧。学生的学习成效直接影响到日后《方剂学》及其他临床学科常识的学习。

    为了培养出色的中医药人才,为了提升中药学的教学成效,笔者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汇总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以“效果”为核心的教学办法,供同仁探讨。

    1.效果与中医基础理论的对应教学法

    在讲授《中药学》课程之初,大家都会去强调“什么是中药”。

    中药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用的药物,脱离了中医基础理论,就非大家所讲之中药。中医基础理论中有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中药学的效果就对应地有祛风、散寒、解暑、化湿、润燥、泻火;中医基础理论中有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纲,中药的效果就对应的有解表、温里、散寒、清热、补虚、泻实、滋阴、壮阳。[1]

    将中医基础理论常识与中药学的效果紧密的联系起来,既有益于学生对于药物的理解,又防止了学生死记硬背效果而未能达到活学活用、服务临床的宗旨。如麻黄效果“发汗解表”,发汗力强,善治无汗之风寒表实证。因病人以寒邪袭表为主,寒主收引,故无汗。桂枝效果“发汗解肌”,善治有汗之风寒表虚证,虽称为风寒表虚证,实则并不是虚证,而为实证。病人以风邪袭表为主,风性开泄,腠理疏松,故有汗。两药效果同为“发汗”,主治证却有所不同,如不详细联系中医基础理论常识,学生必然容易误解或混淆应用。

    2.药性、效果、应用的推理教学法

    中药药性和效果之间有较强的关联性。如具备寒凉药性的中药多具备清热的效果,具备温热药性的中药多具备温通祛寒的效果。因此,由中药的寒凉性可以推导出清热效果,由温热药性又可推导出温通祛寒效果。又如,从五味角度讲,具备辛味用途的药物具备发散、行气、行血的效果。因此,由中药的性味可以推导出相应的效果。

    效果对应应用则贯穿于中药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如麻黄三大效果对应三大应用。麻黄发汗解表之效果,对应风寒感冒之应用;宣肺平喘之效果对应实证喘咳证之应用。[2]

    通过药性、效果、应用的推导过程,可使难记的中药学变成了可以通过逻辑推导的常识,而逻辑推导反过来又使学生由于找到了学习的规律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有章可循。

    3.看重中药经典古籍,拓展教程效果

    《中药学》教程的撰写源自中药经典古籍,但因为学时等原因的限制,教程内容没办法全方位详实。在时间充裕的状况下,教师应适合拓展教程中未载入而经典中所记载的效果。如桔梗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其为“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主惊恐悸气”。在一些著名的方剂中也载入此药,如治疗心痛的“活血逐瘀汤”,治疗泄泻的“参苓白术散”,治疗心悸的“天王补心丹”等。[3]而教程中对于这类效果并没记载,《方剂学》中对于桔梗在此三方中的讲解多为“舟楫之官”,“载药上行”,过于笼统。因此回归经典,对于中药潜在效果的挖掘和应用更有意义。

    4.看重效果名词的层次剖析

    不少中药效果的名词存在层次性,因此,在教授时不可以只谈笼统的效果,要进一步分化,解说具体的效果内容。

    如“收敛固涩”这一效果就是笼统的,必须要将它具体化,分解为敛汗、止泻、固精、缩尿、止带、止咳、止血,不同收敛固涩药物的具体效果是有所不一样的,如龙骨、牡蛎的收敛固涩可以化分为敛汗、固精、缩尿、止带。[4]

    如具备“补气”这一效果的药物有人参、党参、白术、黄芪、山药、甘草等,然后它们的主治病证是不尽相同的,或者是有所侧重的,当进一步结合归经来具体分析:人参、甘草可补心气,党参、黄芪可补脾气,山药可补肺肾之气,以此来分别适应心气虚、脾气虚、肺气虚、肾气虚等证。

    又如具备“补阴”这一效果的药物有沙参、百合、麦冬、石斛、玉竹、黄精、枸杞、女贞子等,然后结合脏腑定位,阴虚证当分为心阴虚、肺阴虚、胃阴虚、肝阴虚、肾阴虚等之不同,对于用药来讲,用以上“补阴”药大方向正确,而准确度不够。[5]

    因此,对于效果含糊的药物,要具体细化剖析,才有益于学生常识学会的准确性,正确的应用于临床实践。

    综上所述,笔者觉得效果是贯穿于《中药学》教学的要紧部分,准确学会效果是以后临床中正确用药的基础,怎么样讲授好效果是提升《中药学》课堂教学成效的重点环节。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网(https://www.zbxggc.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网微博

  • 国家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